时政要闻
时事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时事信息
东南沿海港口群:海西经济建设的突破口
发布时间: 2007-12-05  来源: 中国交通报     点击量:57   分享:

    作为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南沿海港口群近年来充分发挥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优势,以集装箱、陆岛运输和海峡间对台客货运输为重点,逐渐将港口资源优势转化为更大的经济优势,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集装箱运输发展稳健

    东南沿海港口群全部集中于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优良深水港湾众多的福建省,由厦门港、福州港、泉州港、莆田港、漳州港等港组成。近年来,该港口群的集装箱运输发展稳健,一步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作为东南沿海港口群集装箱主枢纽港的厦门港,随着码头设施及集疏运条件的日益完善,港口集装箱运输生产如虎添翼。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厦门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4万TEU,2006年完成401.87万TEU,今年前10个月,则完成376.78万TEU,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1%。

    最近几年,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大局,福建对全省港口资源进行了科学整合。2006年年初,将分别隶属于厦门、漳州和招商局漳州开发区的8个港区进行了合并,合并后的厦门港新增深水岸线14公里,总长达到了40公里,可容纳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14个,为港口集装箱的进一步发展攒足了后劲。此外,福建还将港口看作海峡西岸经济区崛起的一个关键突破口,提出强化集装箱、大型油气和煤炭码头建设,构建“大港口、大产业、大都市”的战略发展思路。近期正强势推进“两集两散”建设,力争在厦门港和福州港的江阴港区,形成具有集装箱吞吐能力2000万至3000万标箱的两个主要集装箱干线港,培育出通往国际主航线港口;在湄洲湾和罗源湾岸线形成具有散货吞吐能力2亿至3亿吨的两个散货转运中心。该省还积极拓宽腹地范围,以吸引更多的货源。据悉,该省已将触角延伸至江西、湖南以及粤东等地。  

助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港口的发展带动了临港工业的布局,满足了福建对外贸易的需求,保障了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崛起中作用明显。具体表现是:

    促进了临港工业的布局。近年来,国内外投资者纷纷在福建沿海投资建设石化、钢铁、汽车等重化工业项目,一大批关联企业向沿海临港工业园区集聚,形成了以福州为重点的冶金产业,以湄洲湾和厦门海沧为中心的临港石化产业,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的汽车和零配件产业,以莆田为重点的木材加工产业,以泉州、厦门、福州、宁德为重点的修造船工业,以漳州龙海、招商局港区为重点的机械产业,以及沿海地区的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临港工业。

    满足了福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福建是典型的经济外向型省份。据统计,目前,福建省95%的外贸货物、90%的国内集装箱货物和75%的大宗货物都是通过港口中转的,经济外向依存度从开放之初的不足10%发展到目前的70%左右。

    适应了两岸经贸交流的需求。目前,福建已开通与台湾海上集装箱班轮试点直航、两岸三地弯靠集装箱班轮运输航线;福建沿海与台湾台、马、澎海上客、货直航进入常态化;厦门—金门、马尾—马祖、泉州—金门客运航线成为祖国大陆与台湾交流往来最便捷、最经济的海运通道。

    按照规划,“十一五”末,福建省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达3.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1300万标箱。这一切都预示着以厦门港为代表的东南沿海港口群集装箱运输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